【動機式訪談法簡介】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(in Chinese)
著:謝家和博士 (Nick Tse, Ph.D.)
(香港首位MINT認證培訓師和培訓師評核員)
刊登日期:2022年2月7日
引用:
謝家和 (2022年2月7日) 動機式訪談法簡介。www.nicktse.net/
Tse, N, (2022, February 7)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. www.nicktse.net/
動機式訪談法背景
動機式訪談法由美國心理學及精神醫學教授米勒(Miller)和英國心理學家羅爾尼克(Rollnick)研發。最早可以追溯到Miller, W. R. (1983).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with problem drinkers.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, 11(2), 147-172. 這篇文章成了動機式訪談法的重要介入原則和心理學理論基礎。若讀者有意尋根,便不能錯過觀賞原著。
早年,米勒在一所酗酒治療中心專責處理酗酒個案。當時美國主流大眾普遍以道德倫理角度 (Moral model) 批判成癮者,給他們標籤、指責他們選擇自甘墮落,社會充斥著邊緣化他們的氛圍,令成癮者缺乏求助動力。剛巧米勒工作的酗酒治療中心當時採納由卡爾·羅哲斯 (Carl Rogers) 的「以人為中心」輔導手法,又稱為「非指導式治療」。這手法強調案主的個人正向發展和成長,並要求治療師呈現「一致」、「真誠」、「無條件肯定」和「同感」。米勒在這薰陶下,吸取了「以人為中心」的養分,並融會處理抗阻和矛盾心態的實務智慧和經驗,研發出「動機式訪談法」 (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) 。這動機提升輔導手法扎根於「以人為中心」的基礎上,並以導引式溝通模式,帶動輔導的方向性。
何為動機訪談定義
動機訪談法是一種協作式、以目標為導向的溝通方式,特別關注改變的語言。 輔導員需要營造接受和至誠為案主的氛圍,繼而喚出和探索案主改變的原因,並加以強化個人改變動機和承諾 (Miller & Rollnick, 2013)。
合作(Partnership)
動機式訪談中強調輔導員和案主的合作關係。「合作」體現於輔導員以案主為中心,致力保持輔導過程中的平等參與,減低專業權威性的指導和教授,讓案主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間表示他們的感受和想法。輔導員須避免與案主以說服的溝通模式或爭辯。我們不一定要認同案主的想法和行為,但輔導員在過程中會選擇尊重案主有這種想法和感受,並表示對案主的想法和感受表示興趣,讓案主有更多空間表達,讓輔導員對案主有更深層的認識和了解,從而更有效的建立互信工作關係。
接納(Acceptance)
動機式訪談中所提倡的接納包括四個元素:
(─) ,絕對價值 (你相信案主的能力和潛能改變嗎?)
(二) ,自主 (你願意和案主分享權力,讓案主的自決能力得到彰顯嗎?)
(三) ,準確同感 (你願意在案主的角度看事物嗎?感受到他們的感受嗎?)
(四) ,肯定 (你對案主表示有心無力,你會給案主肯定嗎?如何做到?)
這四大元素所組成的「接納」能建構出一個讓案主感到安全、舒適、非批判和不帶侵略性的溝通環境。
喚出(Evocation)
輔導員相信案主本身已擁有改變所需要的元素,關鍵在於如何喚出案主的改變動力。我們只要導引案主進入共同探索的過程,讓案主發掘出自身有行改變的觀點和動力。輔導員就像一塊鏡子,透過反映給案主,讓案主更了解自己擁有的資源、經驗和能力,以助案主邁向改善。
至誠為人(Compassion)
在動機式訪談的過程中,輔導員需要積極地把案主的需要和福祉作為優先考慮的要素。或許你是戒毒輔導中心的輔導員,目標是協助案主戒毒;或許你是老師,目標是幫助學生考取好成績;或許你是護士,希望病人可以依循醫生的指示服藥,好好控制糖尿和血壓指數。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助人專業者的良好意願。但我們必需要緊記,案主需要一個怎樣的助人者呢?讓案主/學生/病人了解到,我們總是會從他們的角度和福祉出發,讓他們多一份安心和被重視。
動機式訪談的四步介入過程 (Four-process model)
導進 (Engaging) 是建立一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有利關係的過程。輔導員專注懷著好奇心,了解案主的想法和需要。
聚焦 (Focusing) 是協助案主釐清個人的想法,以制定具共識的面談方向。輔導員和案主也會參與在制定面談方向的過程,讓整個過程得到均衡參與,體現合作性和協作。
喚出 (Evoking) 是協助案主找出內藏著的改變動機。輔導員會運用開放式喚出問句(Evocative questions) ,來引出案主的改變語句 (Change Talk) ,並運用不同的手法和對應策略(例如:建立價值和目標差異) ,探究案主改變的原因和需要。
計劃 (Planning) 當案主表示已準備好作出改變,並在對談中明確表示作出改變。輔導員在了解案主的需要和進度,看看是否需要和案主一同建立改變的行動計劃。
參考文獻:
Miller, W. R. (1983).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with problem drinkers.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, 11(2), 147-172.
Miller, W. R., & Rollnick, S. (2013).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: Helping people change. Guilford press.
動機式訪談法 謝家和博士 廣東話示範 (目標:執屋)│社工│輔導員│成癮及精神健康研究員│Motivational
我第一次Post 動機式訪談法示範片段,歡迎大家留言,分析,分享,討論。如果大家想睇另一段,我如何分析這示範的質素,同埋用左咩技巧。請大家Like, share, subscribe。你地既comment係我繼續出片既動力。
更新日期:2022年2月7日